2023年6月3日,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指导,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举办,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协办,河南科技智库航空技术经济创新研究基地、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航空经济研究中心、航空与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联合承办、经济学院主体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科技智库建设暨京豫合作发展论坛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图书馆隆重召开。论坛以“航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绿色数字化发展”为主题。论坛开模式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校长刘兆瑜教授主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付强代表主办单位出席并致欢迎辞,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陶曼晞、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郭鹏先后在开幕式致辞。河南省原副省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涛等专家学者出席并做主旨报告。
论坛开幕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付强致辞
郑州航院党委书记付强在致辞中指出,郑州航院与共和国同龄,是原航空工业部在全国布局的6所本科院校之一,经过74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在航空航天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为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筹建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这一重大决策,积极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学校以前瞻30年、谋划15年、做实“十四五”的格局和视野,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明晰发展目标,确立发展路径,坚定不移推进筹建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各项工作。
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倾注了各位领导、专家大量心血。张省长对学校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创立和发展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河南省科协对学校智库基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民航局、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科技厅、郑州航空港管委会等单位对学校发展给予的全方位支持。学校未来将更加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培育航空技术创新与航空技术经济成果,不断提升智库的资政能力与影响力,将航空特色科技智库打造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航空类优秀品牌智库,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致辞
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在致辞中指出,近来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与经济技术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施“双枢纽”战略模式。河南科技智库航空技术经济创新研究基地是省科协认定的,以航空技术经济为特色的综合类研究基地,郑州航院作为依托单位,为国家航空事业与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省科协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郑州航院新时代科技智库建设。
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陶曼晞致辞
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陶曼晞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以“航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绿色数字化发展”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现实意义。希望智库基地紧紧围绕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面向科技创新重要领域和重大前瞻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的专业化特色研究。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郭鹏致辞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郭鹏在致辞中指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起点,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发展路径,探索走出了“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路径,未来十年,必将是河南郑州航空港“黄金”的十年。
“河南科技智库航空技术经济创新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在授牌仪式阶段,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与郑州航院党委书记付强共同为基地揭牌,“河南科技智库航空技术经济创新研究基地”作为唯一的一个综合类智库研究基地,成功获得河南省科协支持立项,这既是对我校加强航空经济特色研究工作的肯定,也对我校未来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南省原副省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进行主旨报告
上午第一阶段的主旨报告由郑州航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教授主持。河南省原副省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在主旨报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均面临着改造、提升、转型、重塑、建构和创新的重要任务,并从区域重大战略布局、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等方面讲述了区域战略新框架。他同时指出,郑州航空港也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支撑区域航空经济发展。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进行主旨报告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以智慧民航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第一,以交通强国目标为引领,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第二,强化港产城战略协同,当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第三,强化智慧驱动,推动民航与区域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进行主旨报告
上午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由郑州航院科技处处长李玲玲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在报告“绿色化学与碳中和”中指出,绿色化学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绿色化学的关键在于原料绿色化、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经济合理等,创新是发展绿色化学的关键,实现绿色化学工业需要更多的精英投入此行业,化学化工一定能够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进行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在报告“对城市无人机系统发展的思考”中,从城市无人机交通发展现状与需求、城市无人机交通管理技术特点及难点、城市无人机交通发展思考与建议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城市无人机系统发展的现状与潜力。未来城市无人机市场发展不可限量,我国无人机应用产业起步晚但起点高,拥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变局之中抓住契机,或许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赛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涛进行主旨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涛在报告“新材料领域的挑战与机遇”中讲述了材料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存在差距及其产生原因、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机遇等问题,并提出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新材料产业需要主动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不断升级和转型,开创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圆桌论坛
高端圆桌论坛阶段由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主持。陈志杰院士表示,航空器自身低碳发展,降低非直达航线系数,优化空域航线规划等都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张涛教授表示,材料行业与环境密切相关,复合材料、新材料在航空机场领域的应用有利于低碳与零碳目标的实现;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谷建全表示,郑州航院的智库需要把握认识航空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河南省发展的省情、长期跟踪航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河南省机场集团董事长康省桢表示,航空低碳发展需要把握国内与国际、政府与市场、制造与维修间的关系。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表示,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十周年之际,航空港未来需要在航空制造、生物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抓住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翁鸣表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新型智库建设需要汇聚地方多单位力量,从不同视角持续跟踪研究。
参加论坛的领导、专家合影留念
下午第一阶段主旨报告
下午第一阶段主旨报告由郑州航院社科处处长郝伟斌主持,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谷建全做了题目为“必须把创新摆到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上”的报告,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省桢做了题目为“如何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的报告,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做了题目为“当前经济形势、内外格局演变与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河南省统计局一级巡视员、原副局长赵德友做了题目为“碳排放测算方法及河南省实现碳达峰的对策建议”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翁鸣做了题目为“以高质量智库建设推动学科新发展”的报告,北京工商大学发规处处长施枫做了题目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报告。
下午第二阶段主旨报告
下午第二阶段主旨报告由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常广庶主持,郑州大学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许群做了题目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绿色化学应用”的报告,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做了题目为“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的报告,郑州航院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办主任张国辉做了题目为“打造航空优势特色学科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报告,郑州航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做了题目为“提升郑州航空枢纽能级的几点思考”的报告,郑州航院教授金真做了题目为“中国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的报告。
郑州航院副校长刘兆瑜进行论坛闭幕讲话
论坛闭幕式由郑州航院发规处处长陈静主持,郑州航院副校长刘兆瑜教授做总结讲话。刘兆瑜副校长认为,诸位领导与专家从航空航天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不仅涵盖智慧民航、城市无人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航空港区发展、低空经济、航空物流等航空技术与航空经济领域,还涉及绿色化学、新材料、碳排放等绿色数字化领域。报告内容既有理论前瞻性、又有实践指导性。刘校长表示,郑州航院秉承“立足航空航天产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将一如既往努力做好“河南科技智库航空技术经济创新研究基地”等特色智库建设,为智库基地建设多出高水平特色研究成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
此次论坛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新浪河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大河网、河南科技报、中国交通广播等媒体的共同关注和报道,受到业界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航空技术创新、航空产业低碳发展、区域经济绿色数字化转型等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了科技智库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智囊”的支撑作用。(文/刘培 图/张一博 刘笑晗 审核/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