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院两位教授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中取得佳绩,郝爱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低空经济驱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与马凌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自贸试验区省际联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双双获得立项。这是我院持久坚持特色研究、谨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成果。

今年我院在国家级项目立项上的成果说明,科研工作者持续深耕特定领域,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就能结出丰硕果实。
这两项研究成果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聚焦低空经济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特色研究领域,体现了科学研究应回应国家重大需求,也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要深度融合。
低空经济:国家发展新布局 河南发展的新机遇
郝爱民教授团队长期深耕航空经济与低空经济研究,此次获批的重点项目聚焦低空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的驱动作用。
作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郝爱民教授在低空经济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他在最近的研究中指出,河南低空消费总体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应用场景开发力度不足、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能力不突出等问题。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新型经济形态。郝爱民认为,发展和培育低空经济新消费商业模式,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低空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对促进低空产业链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群众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试验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抓手
马凌远教授的项目则着眼于自贸试验区省际联动如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一研究紧扣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研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三大现实约束:泛安全化倾向挤压开放合作空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抬高开放标准和要求、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突破。同时,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处理好供需动态平衡、内外开放平衡、区域发展平衡三大关系。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的改革试验田,也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
马凌远教授的研究将探索省际联动的机制与路径,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长期坚持特色研究 持久做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两位教授的项目凸显了长期坚持特色研究的成效及其在服务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两项国家级项目的立项,如同河南低空经济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两翼,将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中原大地有望在低空经济研究与自贸区省际联动两方面形成示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河南智慧。
两位教授的国家级项目成功立项,成为经济学院教师坚持精深特色研究的榜样,必将对学院持续获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为服务于我校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图文/万举 审校/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