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支部、各位老师、研究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共青团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着力实现我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为河南省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遴选优秀项目,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八届“郑航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主办单位
校团委、创新创业中心、科研处、学生处、研究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三、承办单位
航空工程学院
四、时间安排
1.2020年12月—2021年3月,各团队准备并完善作品,向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参赛作品。各学院可通过院级比赛或评审会选拔出优秀作品,指导推荐团队规范填写参赛项目申报表、项目作品书。
2.2021年3月15日前,各团支部、各团队/同学统一上交《作品汇总表》(附件1)及推荐作品纸质文本一式三份,随交电子档,报送至研究生处分团委办公室(综合楼226)或贾元忠,联系电话:61912528。
3.2021年4月初,校团委组织复赛,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
4.2021年4月中旬,进行决赛。大赛将以公开答辩的形式,评出各类奖项,根据各学院获奖和组织情况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挑战杯”比赛。
五、参赛人员资格
凡在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六、参赛作品范围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1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得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七、奖项设置
1.作品奖励:三类参赛作品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
2.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学院参赛作品的获奖数量和组织情况,设“挑战杯”“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
3.优秀指导教师奖:以获奖作品等级为参照,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
八、申报要求
1.各类作品必须有现实针对性,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不得抄袭或仿制,学术查重超过20%的,学校保留追责的权利。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8000字以内)、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以内)和学术论文(8000字以内)需提供打印稿,附于《作品申报书》后;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鼓励附科技查新、鉴定证书、应用证书和项目视频。
2.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总人数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各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4.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挑战杯”的指导工作,但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或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
5.全国和河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之后如有新的申报要求,以新要求为准。
九、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预告》和《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预告》详见附件。正式文件见
https://mp.weixin.qq.com/s/xx9hSUTUGcVM8180vWL_vw
十、《作品申报书》、《作品汇总表》请到校团委网站下载:
http://tuanwei.zua.edu.cn/info/1003/3252.htm
联系地址:研究生处分团委(综合楼226)
联系电话:(0371)61912528